为实际完成书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规划和专业实践课程安排,williamhill威廉希尔书法学2301班、2401班师生于2025年11月3日启程,赴洛阳、偃师、新乡、郑州、南阳等地开展为期六天的“探寻中原书韵,感悟千年石刻”主题考察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多处重要博物馆与历史遗迹,同学们在触摸历史遗存中明晰书法艺术演变脉络,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专业素养,深切感悟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
考察首站聚焦十三朝古都洛阳。师生们率先探访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在卢舍那大佛的恢弘造像前驻足凝望,细品石窟题记中北魏造像的刀刻笔意,直观感受魏碑书法兼具雄健与灵动的艺术特质。随后走进龙门博物馆,通过馆藏历代墓志,系统对比不同时期书法风格的流变轨迹,构建起对书法演变的初步认知框架。


次日行程围绕文化场馆与高校展开,先后探访洛阳师范学院石刻馆、洛阳博物馆与千唐志斋。洛阳博物馆的系统性历史陈列,为师生搭建起宏观的时空认知框架;而被誉为“一部石刻唐书”和“唐代书法演变史”的千唐志斋,以其珍藏的大量唐代墓志铭,让同学们对唐代书法的风格嬗变与社会文化背景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第三日,实践团队转场偃师与新乡。在偃师博物馆石刻艺术馆内,200余件历代石刻珍品静静陈列,东汉“侍廷里父老倬买田约束石券”的质朴隶书、西晋“肥致碑”的古拙篆书、唐代“郭虚己墓志”的颜体风骨,清晰呈现出汉字从篆隶到楷书的演变路径,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书法字体演进的历史轨迹。当日下午抵达新乡后,师生们在新乡市博物馆“馆藏汉碑及善本特展”中,通过《石门颂》《乙瑛碑》等拓片善本,深入解读汉代隶书的波磔笔法与章法布局的精妙之处。
在郑州的考察阶段,行程安排紧凑且内容丰富。师生们先后来到郑州博物馆与郑州美术馆,前者从多元维度展现郑州的历史文脉与艺术积淀,后者恰逢“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举办,200余件全国隶书入展、入选作品集中亮相,既有对传统汉隶的传承坚守,更有融合时代审美的创新探索。同学们通过对比古代碑刻与当代创作,围绕“传统笔法的现代表达”展开热烈研讨,有效拓宽了专业视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汉碑展览尤为注重展品品质与学术深度的融合,所有展品均遴选整纸拓本、原拓、精拓善本,完整还原碑额、碑文及碑侧细节,避免碎片化解读,最大限度保留汉碑的雄浑气势与书刻精髓。
河南博物院成为此次考察的“核心书法史课堂”。其完整的馆藏体系清晰呈现了汉字书法三千年的演变脉络:从商周青铜器铭文的古朴神秘,到汉代碑刻隶书的波磔分明,再到北魏造像题记的雄健书风,以及唐代名家墓志的墨韵真迹。同学们透过这些“国之重器”上的文字,直观体悟书法艺术的源流传承与独特气韵。
考察临近尾声,团队于2025年11月7日晚召开专业实践总结座谈会。师生齐聚一堂,围绕连日所见的魏碑风骨、唐志气象与青铜铭文,深入交流考察心得,将实践考察的感性收获升华为系统的专业思考,进一步深化了对书法艺术的认知。

此次考察的最后一站,师生们抵达邓州花洲书院——宋代名臣范仲淹创作《岳阳楼记》的圣地。在这片浸润着“先忧后乐”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师生们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为此次为期六天的文化考察实践画上圆满句号。
【审核】高常 陈明
【终审】黄金山